修行
  • 王凤仪语录:志界

    二、四大界各论(一)志界先生讲的志界,在儒为圣,在释为佛。志界人是由于性心(命)身的净化、圆足、合一而升华的结果。此时已进入了脱尘寰超凡入圣的境界。志界在纵横无限的宇宙间,被称为佛国。欲达志界,必始于“立志”、并善于“定志”和“用志”,尤其处于纷扰复杂的逆境时,其意义尤为重大。故“志”是凤仪学说的核心。由“志界人”到“志界”之间尚有一段距离。三界五行都得到净化。充实、圆融无碍(已超出意界),并能以志为主时,志界方可成为其归宿。21、立起志来,精神立可振起。 民二四·五·二一·平泉22、学道在乎立志,

  • 王凤仪语录:四大界概论

    第三篇四大界一、四大界概论志、意、心、身为四大界,是先生对人生不同精神境界与宇宙万有的高度概括。从狭义来讲,是说明人生善恶的四种不同层次,志界是止于至善的最高境界,意界次之,心界又次之,身界为最次。从广义来讲,四大界可包括宇宙间无始无终的万事万物,所有的圣佛,神仙,人间,鬼魂及万物,无不囊括其中。故先生常说:我能装下四个大世界。四大界说的提出,乃是在人类史上,对人生解脱真理的又一次大阐明。先生在运用和讲解四大界时,是极为灵活的。有时讲心身两界则从正面来论述,如“志要高,意要大,心要平,身要矮”等

  • 王凤仪语录:五行性运用

    二、五行性的运用五行性具体在每个人身上,缺一不可,但又各有所偏,所以就有的人偏于木火土性,有人偏于木火金性,有人偏于土水性,有人偏于水金性等等。但必有一种性为主的。五行相生的顺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所说的相生,就是彼此相益或相互促进;所说的相克,就是相互制约或彼此克制。但相克不是绝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反克。如水能克火,然而火过盛也可以克水,成为“火克水”了。五行性的关键是拨阴反阳,转逆为顺,化克为生,最后要达到“五行

  • 王凤仪语录:五行性各论

    【附录】五行性各论与运用一、五行性各论王凤仪先生把人们千变万化十分复杂的性格与气质,按金木水火土五行阴阳来说明其变化的规律。但五行具体到每个人身上不是单一的,而是各有所偏。他发现人的心性与人的一生健康疾病寿夭祸福有密切关系,所以他强调人们要“变性”(变化气质与性格)、“化性”(化除气禀性),认识自己五行性的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要熟悉它,驾驭它,让它按正常的规律运行,转逆为顺,化克为生,拨阴反阳。便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境遇。凤仪先生是通过人的五行性理阴阳消长变化规律来探测人的躯体脏腑疾

  • 王凤仪语录:五行与伦理

    二、五行与伦理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自古以来即是一门最大的学问。处理得好,可给人以幸福;处理不好,可给人以痛苦。先生从人们的心性变化与家庭伦理间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中,悟出来个规律。用五行说将他贯穿起来,(当然还离不开“三界”与“四大界”)既可通过五行理论处理好伦理关系,又可在处理好伦理关系的同时,提高个人精神境界。其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已从广泛的实践中得到证实。可参阅《伦理》《性理疗病》诸篇。68、为父的性属火,对待儿子就应有严肃的态度。为子的性属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柔和为本。为兄的性属木,是贵

  • 王凤仪语录:五行性理

    第二篇五行一、五行性理五行之说,古已有之。先生讲五行,并不拘泥于古说,而是赋予了新的涵义。五行性理是按人的心性阴阳消长逆生的变化规律,使之拨阴反阳,转逆为顺,化克为生,以尽性立命。五行推转者,不仅可养生御病,并能转化人之境遇,竟有巧夺造化之功。“化性”二字是五行性里的关键,五行性理是五行说的主体。其系统论述详见《附录》。1、太阳出于东方,东方为木为仁,经南方为火为礼,落于西方为金为义,到北方就黑了为水为智,这正是上天垂象,可惜人都不知效法呢? 民二三·三·二三·营口2、常人的秉性都有所偏,偏于火的

  • 王凤仪语录:三界与社会

    七、三界与社会天地人合称三界。社会人群自然离不开三界,仔细研究,社会现象的诸多方面,无不与三界说有关。211、众人是天。212、天下为一家就是性,全国为一人就是心,万物为一体就是身。 一九三二·十二·呼兰213、劝病是破因果。兴办学校,讲伦常道,正是宿命。讲演劝化是天命。这也是三界。 民二三·三·三一·营口214、老太太在外边当讲员的,讲演劝化的责任是天命。老太太的本分是宿命。作什么事会什么道,才算了阴命。 民二三·四·二六·牛庄215、给人家讲性是救人家的性。救人家的苦难是救人的命。劝人的病是救人因果。 民二

  • 王凤仪语录:三界合一

    五、三界合一三界分清是着重去掉或化除一些阴暗面的东西。在化除的同时,又必须充实一些阳面的成分,这便是尽伦、立命、尽性立德的过程,所以先生才有三界俱足的提法。只有三界俱足,才能真正三界合一。到此境界,乃纯以道心当家,天性为主了。然而欲达到了脱尘寰超凡入圣的最高境界,则必须四大界达通。在四大界篇有详细论述。先生讲性心身,有时说成性命身,将命与心混同起来讲,这需要从“命者名也”这一命题说起,为人所有的名分都叫命,欲充实这命,就必须心存这道理。即是有此命,方有此心,俱此心,方能立命,命足了(充实)方能立

  • 王凤仪语录:三界分清

    四、三界分清三界要灵活运用,三界分清,涵有多层意思:一、为人要清除性心身中的污垢,根除其污染源,恢复本来面目。如此方能体现出人生的真正价值;二、性心身三者之间,不要相互干扰;三、天命、宿命、阴命互为消长的关系,要分得清楚,应以天命为主;四、尽伦立命,要明晰天理、人事、因果的相互关系,以寻求正确的下手处;五、天理、道理、情理在应用时,要分清其主次轻重的关系,运用起来恰如其分,但三者非各自孤立,而是统一的;六、性心身三者的分量不是相等的,性最重要,心次之,身更次之,天地有坏我性无坏。112、性清不动脾气

  • 王凤仪语录:三命

    三、三命三命是三界说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人的思想行为反映出不同的生命性质与结果。尽伦常,养德性,尽职责,立善功叫作天命。气禀性,私欲心,损人利己,罪恶行为等叫作阴命。置财产,学技能,逐名利,有地位等叫作宿命。然而宿命是中枢,上达则长天命,下达则增阴命。所以三命是识别和衡量一切思想行为的是非真假与阴阳消长的标准。此言天命、宿命已赋予了新的涵义。宿命有别“宿命论”的宿命。先生讲三界是活用的,所以有时用三命表示几个不同的层次。如讲为官者以国为天命,以官职为宿命,以家庭为阴命等便属此类。80、为人要止宿命,

  • 王凤仪语录:性心身各论

    性心身各论(一)性先生讲性是从天性、禀性、习性三方面来论述,故常说“去习性,化禀性,返天性。”天性先生讲的天性本儒家所讲的天性而言。14、一个人就是一个太极,就是一个天地,就是一个阴阳,可惜人都不知道了。实际上说,天地有坏我性无坏,人比天地还贵重得多哩。 民二二·二·二二·锦州15、有人问各人的天命怎得着的?先生道:“是自己生的,作什么事生什么性,作善事生善性,作恶事生恶性,在人自主。” 民二四·五·三○·朝阳16、我们讲习,叫人们以天性用事,这好像由苦海地狱向天国播民似的。 民二三·三·二一·长春17

  • 王凤仪语录:三界总说

    语录简介先生讲话多因人因时因地而发,故须认真体味,才可从繁简不一浅深殊异的语录中,寻出其条理和规律。先生悟道,多用归纳法,自己说:“我得道的妙处就在乎见一就是太极,见二就是阴阳,见三就是三界,见四就是四季,见五就是五行,见六就是六合,见七就是七情,见八就是八德,见九就是九宫,见十就是十义。世间所有的一切,没有外乎这十个数的。”因此把天地人,性心身,天性禀性习性,天命宿命阴命,灵魂阴魂身魂,天理人事因果统称为三界。先生说三界是人的来踪,所以三界是先生学说中的重要部分。第一篇三界一、先生讲三界是包括

  • 王凤仪先生的过三关,悟天道

    王凤仪先生三十五岁这一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为人止于至善,哲学达乎高峰,事业得以成就,皆基于是年之收获。先生不曾学过佛经道典,又未读过圣经贤传,而其劝世化人,讲道晰理,阐明了有完整体系的性命伦理学说,是完全由他个人的躬行实践中生出来的,正是实践生慧。故欲探讨其学说,必须对其生平事迹有所了解。第一关,真心悔过,疮痨顿愈。王凤仪先生青少年时期,即对社会上的不良习俗、丑恶现象嫉恶如仇,愤世之心,无日无之,因而患了十多年疮痨。这使他在走上人生征途的第一步时,便进入了无限苦恼的牢笼,为自己带上沉重的

  • 《修行的秘密》电子书全文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而修行有十万八千法门,在众多方法的选择中,众生反而越来越迷茫,不是你不认真、不是你不努力、只是你获得的方法距离本质太远.......

    今天来给大家来分享最本源的修行方法,帮助你不在迷茫,直接成就自我,从而获得人生的自信与快乐!

共有2頁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尾頁
在线留言
更多
在线留言
更多
在线留言

在线联系我们!

客服中心
電話
400-065-0201
- 刘老师
新浪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