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家讲坛 >>佛学 >> 佛教文化:佛学的本质是什么?
詳細內容

佛教文化:佛学的本质是什么?

72b1fe2c18074ceab3453559adf1cd76.jpeg

学佛的人都知道,佛教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印度。

在佛教创立之前,古印度这一区域的文化已经开始出现繁荣,有点像中国诸子百家相互争鸣时代的那个局面,也就是说,佛教的出现,其实是带有着诸多的古印度的文化与传统的烙印的,换句话说,佛教是必须以古印度的文化与传统的为基础,才能够有所发展的。

因此,在佛教的诸多概念中,都有着古印度文化的影子。

但是,无论如何,佛教的修行,还是以自净其意为目的,以解脱轮回束缚为终极目标。

对于佛教来说,所有的概念和教旨都在探讨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体不过是暂时的外壳,并不是人真正的核心。所谓的情绪和想法也是一样,只是过客,而不是真我。


因此,苦行,让肉体痛苦,静坐入定,都不是解脱痛苦的方法。也就是说,要想解脱苦,就必须自净其意,即发现肉体与意识的区别之后,证悟那不生不灭的本心或真我,才能解脱。

换句话说,通过佛教的那些概念寻找真正的本心或真我,就是佛教的核心,也是佛学的本质。

但事实上,很多学佛之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误入歧途,指月认指,似是而非,自成修一套,背离的佛教最根本的教义,用《圆觉经》的话,丢掉了最根本的止观禅。


当代的学佛之人

当然,历代以来,对于佛学的误解并不只这些,比如,有人说,学佛就是以成佛为目标,以解脱为目的,这样的观点看似正确,其实却不是很符合实际。

为什么说不符合实际呢?

因为这样的理解,是把佛学当一个人的立场来理解,这这其实已经误解了佛学的本义或者本质,也就是说,佛学的目的并不是让你成为神仙或无所不能的神,而是让你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佛陀当年出家修行的目的就是于此。


佛寺

换句话说,佛陀当年出家的初衷,并不是想成为什么,他不过是想认识生老病死的真相。但是在后人的观念中,解悉达多的出家目的就是为了成佛,这当然是一个很深的误解,也是我们常说“因地不真”的道理。

甚至有人拿这个来说事,说不想解脱的,不想成佛的就是“因地不真”,这样的似是而非的误导比比皆是。

为什么如此说呢?


因为所谓的成佛,即佛,是什么状态呢?很多人并非真的理解,又自我感觉的给佛加上各种指标,以至造成了空想或者迷信,把佛给神化了。

但是从佛陀的角度来看,并没有空想与迷信,更没有所谓的神 化和无所不能的神存在,他所寻求的道,并不是想成为谁,而是想知道真相,即本心或真我到底是什么?如此而已。

所以,我们才说,现在的很多佛教人士,其实已经把学佛的目标和终极归属误解了,甚至变味了。


当代的学佛之人

换句话说,一个学佛之人,唯有真正的懂得学佛的目标与本质,才能调整好修行的心态,才能不断破难关,一步一步的认识真相。

释迦牟尼佛还住世时,他所要探讨和追寻的,不过如何摆脱身心上的苦。

为此,他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苦行、禅定等,为的就是找到答案。

但是两千多年后的我们,即大多数的学佛之人,学佛的目的不是富德,就是要成佛,甚至迷信,进而更加迷惑。


佛像

其实真正的学佛,不仅是要自己练习静和观察起心动念,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的习气,如此的修行,才可能使身心出现变化或净化,最终认识苦的本质或者宇宙人生的真相。

这就是佛学的本质与真相。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无量寿经》《法华经》《楞严经》《心经》《大悲心陀罗尼经》《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圆觉经》




微信图片_20240105095854.png

最新評論
請先登錄才能進行回復登錄
客服中心
電話
400-065-0201
- 刘老师
新浪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