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命相 >>命理 >> 真正的易学研究,为什么要从《易传》开始入手?
詳細內容

真正的易学研究,为什么要从《易传》开始入手?

20.png

  《易传》又名《易大传》,也被称作“十翼”。它的提纲揭示了《周易》古经中未涵盖的易学数理结构和算法原理,是易学知识体系的基础逻辑。

640 (13).jpg


  这些数学原理是易学的核心和关键,而《周易》中的六十四卦仅仅是易学数理方法的一个结果,因此可以看出《易传》的价值远远高于《周易》这部古老经典。


  一、关于《易传》的内容。


  1.《易传》的特性


  《易传》本质上是一部论文集,也是第一部研究易学的论文集,是研究易学的重要文献资料,类似于“易学概论”。其中,《系辞传》和《说卦传》这两篇文章尤为突出。


  《易传》清晰地展示了《周易》古经中未曾涉及的易学数理框架和算法原理,构成了整个易学知识体系的基础逻辑。这些数理原理是易学的核心和要义。


  《易传》是最早阐述易学核心在于数理逻辑的重要文献,伴随着《周易》古经的问世,更显得极为珍贵。


  《易传》不仅是数理逻辑的经典文献,也是后世象数派自认为正统的传承,利用数理逻辑的方式解读《易经》,并为其传承的合法性提供了文献支持。


  象数派尊重《易传》,而义理派则更加重视《周易》古经。易学史上之所以出现这两个最具影响力的派别,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崇敬的经典文献不同。


  后来的易学家们提倡义理派和象数派不应互相争斗,而应该将义理与象数并重,不能偏废任何一方。这一提议固然不错,但有趣的是,象数派即使不依赖义理派的理论也能自如运用,而义理派若不借助象数派的内容则难以发挥。因此,象数派与义理派之间的高低立刻就能判断出来。


  2.《易传》的作者


  《易传》是由孔子及其弟子共同撰写的。《史记》和《汉书》均认为《易传》是孔子的作品。


  《易传》中经常出现“子曰”这样的字眼,这表明其中确实有孔子的弟子参与了创作。从记录孔子所言的内容来看,可以看出孔子是受到过传承的。因此,我认为《易传》是孔子与他的门人共同创作的,这一观点是可信的。


  3.《易传》的内容结构


  《易传》共有十篇文章,分别是《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以及《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统称为“十翼”。


  《彖传》《象传》《文言传》表面上是对《周易》中卦名、卦象以及卦辞和爻辞的解释,实际上其中隐含了数理模型。《序卦传》《杂卦传》则是对《周易》64卦的排列顺序进行说明,而卦的排序本身就是数理运算的结果。


  在《易传》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系辞传》和《说卦传》。这两篇文章的内容类似于《易学概论》,以概论的方式阐述了易学的核心数理结构及其算法原理,这些内容恰好填补了《周易》古经中未涉及的易学数理。


  《周易》的核心内容六十四卦,实际上是易学数理模型算法的结果。因此,在汉朝时期,无论是称之为《周易》还是《易经》,将《周易》的古籍与《易传》结合起来,都是一种合适的做法。


  二、既然《系辞》和《说卦传》已经阐述了易学的核心数理结构,为什么历代的学者和儒家没有正确理解并传承下去呢?


  1.自我学习而没有继承。


  2.对易学特性的错误判断。


  3.不清楚文字是用来解释图像的,文字后面有图像。


  4.执着于文字,而不明白文字承载着道理和大义。


  《易传》中的文字与数理模型图相对应,真正的《周易》是在于其数理,而非仅仅是文字的表达。


  古人常说,诗歌的精髓在于其表面之外。写诗的技巧不仅限于诗句本身,诗所要表达的深意同样超越于字面。以《易传》的文字为例,它的文字仅是工具,作为信息的载体,我们应关注文字背后所传递的重要内涵。


  这个例子应该很容易理解,历代的儒者对《易经》的解读大多集中于文字本身,却忽略了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数理模型。这就好比只看到手指,却看不到月亮,实在是十分愚蠢!


  三、以下引用《易传》的原文,列出一些关于数理描述的内容,以证明《易传》中的文字确实是在描述数理模型,这一观点真实可靠。


  1.请举例说明《彖传》中关于数理的论述。


  01.乾卦


  乾元之大,万物由此开始,主宰天地。云朵移动,雨水滋润,万物得以生长。大明之始与终,六位天时相应,时乘六龙驾驭天际。乾道的变化,各自返回本性,维持和谐,才能获利与坚守。万物首先出现,世界各国都实现了安宁。


  表面上优雅华丽的文字,实际上是在阐述数学模型。其中“‘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是否让你想起我在前一篇文章中解析的“乾知大始”?


  “乾知大始”中的“知”意为主持和掌管。


  夫乾,确实给人的感觉容易;“易”这个词是相对于乾来说的,关键在于“知”。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知”有七种解释,结合这个语境,应理解为:主持和掌管。


  例如《吕氏春秋》中的一句话:“经过三年的时间,就能了解郑国的政治。”


  《世说新语·政事》:“山公因其器量被朝廷重用,年过七十,仍能掌握朝政事务。”


  02.坤卦


  至高的坤元,万物因其而生,顺应自然法则。坤厚如大地,包容万物,德行无边。光大且包容,万物皆得其所。牝马象征地,与大地相类,柔顺而稳重。君子在行动中,最初可能迷失方向,但最终会回归正道。西南之地交友兴旺,与类型相同的朋友相伴;而东北则失去朋友,终将面临困境。安定而守正的吉祥,必然与大地相融合。


  承接坤厚之气,顺应乾元之道。若无数理传承,所谓的经学大师,即便历经千年,也难以领悟这些隐秘的言辞。《易传》虽文简意赅,却处处蕴含深意。古人所设的那层窗户纸虽轻薄,若无人相助捅破,依然是难以领会。正如古语所说:一盏灯光不明,千年依旧昏暗。


  2.可以举例《象传》中关于数理的阐述。


  乾卦:天地运行有力,君子应当不断努力自我提升。


  坤卦:大地的形态是柔和的,君子应以深厚的德行来承载万物。


  这两句话听起来很熟悉,其实它们是一个标准的数学模型,但从古至今,始终没有被准确解读。人们一直将其视为励志名言或做人准则,却从未有人提到这是一个数学模型。


  3.请举几个《系辞传》中关于数理的描述的例子。


  01.参伍结合、变化多端,错综复杂的数字,这段文字对应《参伍以变掌图》。


  02.《乾坤父母生六子图》中提到,阳性之道生成男性,阴性之道则生成女性。


  03.大衍之数为五十,其应用为四十-nine。这段文字出自《大易演卦图》。


  04.天数为五,地数也为五,五位之间相互契合,各自形成联系。这段文字对应于《五行生成变化图》。


  05.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合计五十五,这段文字出自《河图》。


  06.易有太极,太极生出两仪,两仪又演化出四象,最终四象生成了八卦。这段话对应《八卦生成图》。


  07.阳卦有更多的阴元素,阴卦则含有较多的阳元素,阳卦的符号是奇数,而阴卦的符号是偶数。这段文字与《八卦分阴阳图》相关。


  08.变化无常,往来于六个虚无之中,这段文字与《周流六虚图》相对应。


  4.请举几个《说卦传》中涉及数理的例子。


  01.高耸的天与大地依靠数理相互联系,通过观察阴阳变化而形成卦象,运用刚与柔的对立关系来产生爻辞。这段文字反映了《象数生成图》的内容,即伏羲所绘卦象的象数逻辑关系。


  02.乾代表天空,因此称其为父;坤代表大地,因此称其为母。震代表一根索引发男孩,所以称为长男;巽代表一根索引发女孩,所以称为长女。坎则是通过两次索引引发男孩,因此称为中男;离通过两次索引引发女孩,因此称为中女。艮通过三次索引引发男孩,因此称为少男;兑通过三次索引引发女孩,因此称为少女。


  这段文字与《乾坤父母生六子图》有关。


  03.天地之间相互定位,山与泽之间气息相通,雷与风彼此交融,水与火互不相干,这就是先天八卦图。


  04.帝位于震卦,齐居于巽卦,相交于离卦,致力于坤卦,表述于兑卦,战斗于乾卦,劳作于坎卦,结果于艮卦,这便是后天八卦图。


  《易传》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由于篇幅有限,不再一一列举。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易学的核心在于数理算法,而非表面的文字。


  四、我们再来看看孔子本人对这个结论是如何阐述的。


  在《系辞传》第十章中,孔子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了:


  孔子说:文字无法完全表达言语,言语也无法完全传达心意。那么,圣人的思想难道就不可捉摸吗?孔子继续说道:圣人通过建立形象来传达思想,以卦象表达感情和虚假,通过文字来传达言语,随时变化以达到实用,伴以音乐和舞蹈来表现精神。《易经》中是否蕴含了乾坤之道?当乾坤排列整齐时,《易经》的意义就显现出来;如果乾坤破坏,那么就无法理解《易经》的真义。《易经》不可捉摸的话,乾坤也几乎会停止存在。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味着书籍无法完全表达思想,语言也不能毫无保留地传达真正的内涵。


  然而,圣人的意思难道就看不见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难道我们就无法理解圣人的真正用意吗?


  孔子说:圣人通过象征来表达意图,通过卦象来传达情感和虚伪,借助文字来阐述观点,改变和沟通以追求利益,鼓励和舞动以尽显精神。


  孔子说道:圣人通过象征来表达真实的含义,通过设置卦象来传达虚假的情感,为卦爻附上文字说明,仅通过语言文字进行解释和阐述,如果能理解变化和沟通的方式,就能够灵活运用。之前提到的鼓舞之意正好体现了这一精髓(鼓舞之意可以理解为用雷霆之力鼓动,用风雨滋润;日月的运行代表着寒暑变化,这与八卦相关)。卦象、象征、变化、沟通以及八卦,才是易学的核心。


  乾坤,是否就是《易经》中的阴阳?乾坤排列而成,而《易经》则在其中立足。


  乾卦与坤卦,难道不是易学中最为深邃和奥妙的部分吗?当乾卦和坤卦按照既定的规则排列时,易的精髓便蕴含其中。


  如果天地崩坏,就无法看到《易经》的真谛;若看不到《易经》,那么天地或许就将失去生机。


  乾坤是卦,若卦象失去意义,又怎么能领会易学的真髓呢?如果易学的真谛无法被理解,那么乾坤的卦象就毫无价值,这些卦又有什么意义呢?


  孔子在这里已明确指出,易学的本质在于卦符号的运用,而不是文字解释。俗话说,秀才是孔子的罪人。历史上,真正曲解易学的正是那些年迈却执着于文字解读,从人文和哲学角度分析《易》,并著书立说的儒家学者和经学大师们。


  他们以儒家的名义获取利益,享受着这种名号所带来的庇护与福泽,却曲解了孔子的真实思想,实在是孔门的败类。他们不仅没有传承儒学的精髓,还著书立说来误导后人,实在是易学史上的罪人,后世的学者应当引以为戒!


  通过以上对原著的引用,我们了解到易传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易传》的最大贡献在于首次揭示了易学的核心是数理模型的算法,同时涉及了数理模型的系统架构,并暗示了支撑其庞大结构的数理逻辑原理。从各个层面来看,《易传》的价值显然高于《周易》这部古籍。因此,要学习和研究易学,必须从《易传》入手,这样才能掌握其核心内容,学得更有效率,事半功倍。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客服中心
電話
400-065-0201
- 刘老师
新浪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微信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