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礼仪手势主要包括拱手礼、作揖礼和叩拜礼。以下是这些礼仪手势的详细介绍: 拱手礼: 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因为左手代表善,右手代表恶。12 举于胸前,立而不俯,这是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时多行的礼节,表示恭敬。12 还有一种形式是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形成“子午诀”,这种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寓意为“抱元守一”。13 作揖礼: 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向人行礼。 举手伴以屈身(躬身),因此也称为“打躬”。 身体弯曲成月牙状,因此也称为“圆揖”。 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12 叩拜礼: 包括一叩、三叩、九叩之别。 一揖一叩首再一揖,谓之“一礼”,一揖三叩首再一揖,称“一礼三叩”,三遍合为“三礼九叩”。34 叩拜过程中伴随有拱手、作揖,其具体仪规如下:站在拜垫前,双足站立形成外“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臀部高于背)。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叩首毕起身站定,此为一礼一叩。双手抱拳又一揖,准备第二次叩拜。如上重复两次,是为三礼三叩。 这些礼仪手势体现了道教对善恶的看法、对神灵的尊敬以及对道法的虔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