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丹家论胎息述要,胎息即道家修炼证道根基!

20.png

  我几十年来在茅山上接受清派光月长老的指导,修习道家内丹术,体验了“胎息”的境界。

1752054862300.jpg


  根据修炼的实践经验和对丹经的研究,我深刻认识到古代丹家在胎息修炼方面的理论和方法非常成熟且系统,属于高层次的修炼境界。


  一、关于胎息的意义探讨


  胎息在古代道教中有多种称谓,包括“脐呼吸”、“闭气”、“伏气”和“神定气和”等等。


  葛洪说:“如果能够获得胎息,就能无需用鼻子和嘴巴进行呼吸,就好像仍在母胎中那样,这就是修道的成就。初学者进行气息修炼时,可以通过鼻子吸气封闭,然后用心计数到一百二十,再用嘴巴轻轻地呼出气息,同时也要吸入,目的在于不让自己耳朵听见气息的声音。通常应该让气息的排出量较少,可以在鼻子和嘴唇上放一根鸿毛,呼气时如果鸿毛不动,那就是修炼的一个标准。”(《抱朴子·释滞》)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修养大略》提到:“胎息,就像婴儿在母亲腹中待十个月,虽不进食却能够成长……如果人能够像婴儿在母亲肚子里那样,自行吸纳内气,紧握并保持住,这就是所谓的胎息。”


  《胎息经》提到:“胎儿是在伏气的状态下形成的,气息则来源于有胎之中。”


  苏东坡说:“闭气时,神志安定,气息平和。”


  在我所提到的几家中,我认为葛洪所说的“初学行气时,应通过鼻子吸气并闭住气息”尤为关键。


  《胎息经》中提到的“气从有胎中息”,这里的“胎”并非指的是十月怀孕所产生的胎儿,而是指“胎”是由伏气所聚合而成的,也就是通过鼻子引气并将其闭合所形成的“气”。


  通过将气聚集于丹田并形成类似胎儿的状态,可以产生强大的能量,迅速打开人体皮肤的毛孔,从而使鼻子停止呼吸。这就是“气在胎中息”的含义。这个息即是闭气的最高境界,此时全身毛孔畅通,普通情况下人体皮肤的血管微循环只有20%是打开的,80%则处于休息状态。因此,胎息实际上是通过闭气和意念调控来实现的。


  当然,闭气并不是完全没有气息,也不是一种消极的状态。相反,在闭气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运用意念进行调控,所谓“意念驱动气息的运转”,“精神引导气息流动”,“精神与气息的交融”,这样可以开发人体的潜能,更好地吸取自然界的清新气息,以补充体内气息的不足。


  修炼胎息的实际意义在于帮助人们在低氧环境中进行生命调节。


  《宋史》中提到华山派的陈抟老祖,他每次入睡都能连续沉睡百日,这被称为睡功。其状态类似于龟蛇在冬季的冬眠,处于低氧环境中,能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胎息法是实现“返本还元”的长生之道。


  张景在《胎息诀》中提到:“真正的玄妙与牝性,自然流转呼吸;就像春天的池塘里的鱼,像是百虫在蛰伏;气源融汇,灵气轻拂;既不混浊也不清晰,不依赖嘴巴或鼻子;没有去与来,没有出与入;回归本源,便是胎息的本质。”


  《性命圭旨》中说:“欲求长生,必须扎根本源;树想茂盛,须先稳固根基。若人不明其根,却到处寻求外界的帮助,终究难以成功。”修炼胎息正是掌握了这一根本。


  苏东坡提到修炼胎息的核心是“神定气和”,我认为这番话很有道理。


  《太上养生胎息气经》中提到:“当神志安定时,气息自然和谐;气息和谐时,元气便会自然而至;元气的到来使五脏得到滋润;五脏滋润使得百脉通畅;百脉通畅则津液上升,这样便不会再思虑五味,也不再有饥渴之感,能延年益寿而不衰老。气化成血,血化为髓,一年转变气,二年转变血,三年转变脉,四年转变肉,五年转变髓,六年转变筋,七年转变骨,八年转变发,九年转变形体。这样便可以成就真实的自我,实现与神仙的沟通。”


  二、修胎息的要领


  古代丹家修炼胎息各有其独特之处,我将在此简要介绍几家方法论相对简单、操作方便的流派。


  《云笈七签·卷五十八·胎息口诀》提到:“欲修胎息者,首先应选择一处安静的房间,避免他人打扰,端正坐姿,将左脚搭在右脚上,松开衣物,轻轻放松四肢。双手稳稳地放在两腿上,进行三五次的吐纳,确保气息流畅,无阻滞,心中宁静,腹部放松……坚持练习后,口鼻应该无喘息,如同胎儿在母体中,以脐带呼吸,因此称为胎息。”


  《张果老胎息诀》提到:“丹田位于脐下约一寸三分,是元气的所在,掌管着三百六十种精华和神明,保护着元气。丹田内部有一只神龟,负责吐纳元气,进行呼吸,昼夜之间有一万三千五百次吸息。丹田是生命之气的根源,别称丹田、精路、气海、守官、大源、神室、元藏、采宝、戊己和本根,这些都是太和元气的栖息之处。如果能将精气保存于丹田,就能获得长生久视的秘诀。无论是修行者在行、住、坐、卧时,只要常怀真息于丹田,就能使元气实现,经过长时间的修炼便可成仙,这就是所谓的真人的胎息之道。”


  《尹真人服元气术》说道:“一个人的元气常常通过口鼻排出,如果我们能够控制它不再外泄,就能充满丹田;丹田充盈就不会感到饥饿和口渴;不饥不渴,便是神仙之人。因此,一个人刚出生时不需要喝水和进食;正因如此,没有出入的呼吸,元气便能复苏;元气复苏,便是长生之道的关键所在。”


  苏东坡在《胎息法》中提到:“养生的方法,以胎为根本……和神养气的方式应在密闭的房间中进行,安静地躺在温暖的床上,枕头高度约二寸半,身体正直,仰卧,闭目,气息保持在胸膈之间,用一根轻如鸿毛的东西放在鼻尖上不动,保持三百次的呼吸,耳朵听不到任何声音,眼睛看不到任何事物。以这种方式修炼,就不会受到寒热的侵扰,也不会被虫蛇所伤,能够活到三百六十岁,接近于真正的仙人。”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收起

取消
  • 首頁
  • 游学
  • 咨询
  • 道场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