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修炼派之上乘养生要旨,修炼之士必知!
一、丹道派的巅峰境界
丹道派(也叫丹鼎派)是道家的一种传承,古时称为神仙家,后来人们多称其为真宗或全真派,有时也叫玄宗。道家之所以有丹道派,类似于佛教的禅宗。道家的学术思想和人生修养方法,从汉唐时期到宋元时期发展到了巅峰,几乎都体现在丹道派中。因此,提到道家时,人们往往便将其和丹道派联系在一起。
丹道派被许多人视为神仙学派,但与先秦时期的方士所修炼的仙术有所不同。丹道派继承了羲、黄、老、庄、关、列等先贤的思想,融合了儒家和佛家的高深学说,探寻其精髓。它强调通过修炼内在的功夫来实现神化,再运用这种神化的功夫来达到真理的境界。
其道路可以作为天下的法则,其言辞可以成为万世的师范。在世间可以拨乱反正,改变乾坤,可能成为帝王,亦或是帝王的老师;在世外则可以保持宁静,过着隐秘的生活,可能成为圣人,或隐士。远离世俗,可以身心并妙,羽化而升,可能与神为伴,或与天为友,这就是所谓的神仙和真人的境界。
阅读《庄子·大宗师》,便能明白修真与修道,必须从圣人开始,因此学习神仙之道,实际上是一个人超越平常人、达到更高境界的过程。圣人的境界止于道德层面,他们虽然在世间行事,但无法超越世俗界限;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也无法真正超脱。唯有道家人物,能够摆脱尘世羁绊,进入道德境界,同时又不拘泥于此;他们能掌握世间本质,从而超越表象,达到天地与宇宙的境界。
余常说:“修炼真道的人,应当使自己的德行与圣人相融合,使自己的光辉与日月相辉映,使自己的浩大与天地相一致,使自己的常理与宇宙相通,这就是至高无上的理想。”这四大目标即是炼丹之士修养的核心,也是全真道中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
二、一贯三秘法
丹道派的“修真”一词,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可以理解为“修炼人与宇宙之间的真实,借此与天地的真实相融合;因天地的真实,来引导人的真实”。一切追求真实的事物,皆以真实为准则,因此丹家全真派也可以称为“唯真主义派”。
世间的一切形态和现象都是因缘聚合而成的。要想“去幻归真”,唯有依赖于老子的“返朴还淳”理念,使人们摆脱后天的“虚伪世界”和“物质世界”,而超越回归到先天的“真实世界”和“精神世界”,也就是深入到“本体世界”。在本体世界里,一切皆与“真善美”的标准完全一致。
丹道派的人生追求一切真实、善良和美好,作为其初步目标。只有达到至真的境界,才能自然呈现出至善;而至善则自然而然体现出至美。丹家有“一贯三”的修炼法则。
“一贯三”包含五个主要概念:第一是真、善、美的统一;第二是内、外、中的统一;第三是身、心、意的统一;第四是精、气、神的统一;第五是天、地、人之间的统一。这些概念都有各自的修行方法,并且配有秘传的口诀。
三、三不传与九不指
丹道派在历代传授过程中,有“三不传”和“九不指”。“三不传”指的是,非特定的人不传,非特定的地方不传,非特定的时间不传。“九不指”中的前三条是:“窍中窍”不指,“诀中诀”不指,“玄中玄”不指。
第三次提到:“铅中的铅”并不是指所指,“汞中的汞”也不是指的意思,“炁中的炁”同样不指。再三强调:“水中的水”并不是真正的指向,“火中的火”亦不指向,“药中的药”也同样不指。并不是说不指,而是其中有些是不必要指向的,有些是无法指向的,还有一些是根本无法指的。当功夫到了,就像人喝水一样,冷暖自知。又比如哑巴吃金丹,只有自己才知道,不能言表,这就是纯粹的丹道,很多奥秘无法传达,深奥之处也不能言说,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知晓。
天玄子曾说:“八卦炉中吞纳四象,阴阳鼎里铸成三元,五行和合参入九,先天妙道不易传授。”
自古以来,丹道派的经典文献繁多,隐晦的词句让人难以理解。古人立意深远,并不是不希望人们能够领悟,而是希望人们能够深入思考和彻底理解。通过指向月亮,我们可以看到,但如果只执着于手中的指头,那就无法真正看到月亮了。
事物通过它们的名称和属性进行指称,但事物本身并不局限于这些名称和属性。因为相互之间的指称,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相互的;同样,名称之间的指称也并不代表它们就是名称本身;而法则的指引也不等同于实际的法则。指称则会导致误解,而不进行指称则能保持活力。因此,我们采用隐晦的语言来比喻,期望学习者通过修行获得启发,从而在领悟中深化修行。
修行而不被道所束缚,炼丹而不被丹术所困扰,应对事物而不被其遮蔽,融入世俗而不受世俗所伤。内外皆忘,道与法也随之消融。一旦领悟通透,便可无须明言而自知,无需理解而自然解脱,无生而自有生机,无所追求而自得其乐。
四、五天命论要义
孔子很少谈论性命和天道,而丹道家则极为专注于性命的双修与圆融,特别强调要顺应天道,与天道同行。他们关注修身齐家,以符合天道,修德养性,以契合天德,调节内心,以合乎天心,完善自身命运,以顺应天命。
丹道学派认为,人生的修养应当从“奉天”、“达天”的境界开始,逐步提升至“制天”、“同天”、“统天”这五个境界。
由于存在“统天”的崇高理想,丹道家认为人生不仅要能够“顺应天命”、“实现天命”、“与天命相配”、“符合天命”,更要能够“掌控天命”、“超越天命”。这一道理实际上是丹道中流传千古而不为人知的精髓,历代的圣贤们也鲜有人对此公开讲解。
由于其主张“胜过天命”,因此有“我命由我而不由天”的名言。
这句话的意思是:命运由我来决定,幸福由我来追求,寿命由我来延长,圣洁由我来创造。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道家完全是“反宿命论”和“抗天命论”的代表。
有人说:“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但有时也可以抗拒;可以抗拒的时候,却不一定去抗拒。”我则认为:“当我们选择抗拒时,就算命运不可抗拒也依然可以抗拒;而如果选择不抗拒,那么即便命运可以抗拒也无法真正抗拒。”
生命的存在与否,完全取决于是否能够抵抗。我们要明白,在“统天”和“胜天命”的原则指导下,有一条非科学的定律,那就是“人生虽渺小,但其伟大却是无边的”。
人的生命力、精神力、智慧力和创造力都是无穷无尽的。
所以,人能够塑造自己,也能够创造天地;人可以改变自己,也能够改善世界。因此,才会有“人定胜天”的说法,以及《抱朴子》中的“神仙可学”之论。孔子不是说过吗?“我想要仁德,仁德就会到来!”
现代科学家虽然能够征服太空,却无法征服自己的内心;而道家则不仅能够掌控自己的内心,还能探索太空。因为他们能够心存幻境,随物而化,从而达到神游于外的境界,与道相融合。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