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炼指迷:什么是站桩,为什么要站桩,桩功有几种?

20.png

1751704918727.jpg

  1


  站桩是道家的一种传统养生方法。古人称其为卫生之术或卫生之道,主要包括导引和按跷两方面。


  导引分为三种:意念导引、动作导引和呼吸导引;而按蹻则分为两种:按摩和脚踩。


  导引中的“导”是指引导向积极的方向,“引”是指引向正确的道路。在传统道家中,导引被视为一种养生术,古代并不常用“养生”这个词,但实际上它的概念早已存在,源于庄子的《养生主》一文。那么,什么才是“主”呢?


  真正主宰我们生命的是内心,而不是生理上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理清主要问题,自然就能在身心两方面保持健康。这是最初的意义,但后来人们对其进行了片面的解读和简化,才形成了现在所谓的养生观念,实际上这也是后来才提出的。


  从修道的角度来看,古人认为行、住、坐、卧都可以修行,甚至说话、吃饭、睡觉等日常活动也可以作为修行的方式。道家的观点是,真正的养生不依赖外部的帮助,例如常见的药物治疗、针灸和艾灸。古人曾说,如果一个人过于依赖针灸和药物,那就是没救的意思。


  这些都是依靠外部力量的几种方法。


  内力通常指的是打坐和站桩的练习,但还有一种可能大家不太了解的练习方式就是睡眠练习,道家一般称之为睡功或卧丹。除此之外,还有走路的练习方法,通常被称为行丹,也叫转天尊。


  修道的方法有很多种,不仅限于坐和站。相比之下,坐和站的方式更为有效,因为它们相对静态。尽管躺下进行修炼也有其好处,但通常情况下,坐姿更容易让人快速进入沉静状态。从心态上讲,坐的方式是最佳选择,而从身体上看,站桩能够更快地调动气息。那么,定与气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是侧重于心理层面的功法,另一个则侧重于生理层面。站桩可以最快地激发气机,对于气冲病灶等问题的改善效果比打坐更加明显。因此,虽然现在很多人选择打坐,但如果没有基础,打坐多年也难以见效。


  2


  从初步的角度来看,站桩以及一些结合动静的修炼方法是比较合理的。最理想的情况是先让你的筋骨变得坚固,内脏得到充盈,气机则能够顺畅流通。这些都是站桩的主要好处。


  在这三种导引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姿势导引,主要有三个要点。第一个是形正,也就是要做到结构规范,这里的“正”指的是规范。第二个是体松,第三个是意静。然而,形态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说只要站在那里就能自然地产生内功,没有正确的形态就无法产生气。形与意的结合是气的基础,没有二者的配合,就无法产生气。


  我们认为,元气和气机的启动依赖于形状与意念的协调,因此形状是第一步。我常用水流通过管道的例子来说明。如果管道铺得顺畅,气机自然就会顺畅,就像气血一样,水流通畅时,流速就快;如果管道歪扭、不通畅,水流速度就会变慢,而不通畅的地方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另外一个方面是“松”,松弛也是为了促进气血的流通,如果不通畅,后天的浊气和浊力就会滞留在体内。从根本上讲,这与我们的精神状态有关。你需要保持内心的宁静,身体放松后,自然会逐渐达到一种相对平静的状态。当一个人能够让内心和身体都放空时,天地之间的能量就会重新回到他们身上。真正的阳气,是来自天地之间的至阳之气。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的身体在阴阳的辩证中,但从道家的理解来看,人的身体四大皆属阴,那么外在的阳气又在哪里呢?


  在天地之间,如果你想要吸引阳气回归,就必须先让阴气消散。也就是说,你的身心需要达到一种空灵的状态,但这种空并不是随意的放松。你不能漫无目的地躺着,对吗?


  你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方式,那就是保持形态端正、放松心态、静心冥想。如果这三个方面都做到了,《道德经》中提到的“致虚极,守静笃”就会自然实现。同时,《清静经》中常提到的几句话,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这样一来,天地就会回归,你与天地之间也会形成交流。


  人并不是一个小天地,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在中医的观点中,人可以被视为一个小天地,而天地则是大天地。然而,从修道的角度来看,人其实就是天地,大小的概念并不存在。天地就在我们之中,我们也身处于天地之间,二者没有大小之分。我们相互交融,我在你之中,你在我之中,你我都在他之中,而我们又都生活在同一个天地里,天地也存在于你我之间。这就是一种关系。


  因此,练习站桩的初步目的是调整体态,然后再调整身体。这里有一个区别,调整体态指的是形式,而“身”则涉及肌肉、筋骨和脏腑等具体的松紧变化。此外,意念的调整与心的调整实际上是与呼吸相关的。调息是自然进行的,不需刻意去调,呼吸应以自然的方式为主。


  3


  许多人在开始练习时犯了一个错误,总是在一开始就要求练习呼吸,不断调息等,结果反而导致了喘不过气,甚至形成了各种问题。像腹式呼吸和胎息,其实都是自然的呼吸状态。它们是在经过长期的修炼,体内气机逐渐沉降后,自然由胸式呼吸转变为腹式呼吸,再进而转变为胎息或体呼吸。这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初学时就应该追求的目标。


  我们不应当过于追求呼吸,等到你的身体状态调整到位后,呼吸自然会变得平稳。刚开始不宜过于关注这个,但可以通过打坐等方式来改善呼吸。深入而言,我们要关注后天的呼吸进行练习,但所谓的观照呼吸,并不是对呼吸进行干预或施加影响。那么,什么是观照呢?


  简单来说,现在的层次还是很多的。本质上,就是将我们的意念与呼吸结合起来,关注自己的呼吸。平时我们可能没有去观察或关注它。如果想要静下来,就需要把心集中在一起,放在一个特定的位置。如果心思分散,实际上与自己是有距离的。那放在哪里最好呢?


  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这是最基本的。因为只有心平气和,才能感受到气的流动,这里所提到的气,包含了中医中的营气、卫气、宗气等概念。然而,呼吸的气是你可以掌控的。将心思放在呼吸上,实际上是让心与呼吸紧密关联,而不是让心去干扰或主动影响呼吸,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站桩从身体形态上看,符合道家的“上虚下实”理念,上半身虚空而下半身扎实。在达到这种身形状态后,心火自然会降低,肾水自然会上升,火与水在丹道中相互作用。然而,这只是初步的练习,站桩主要是锻炼后天的气血,无法培养出先天的能量。先天的部分仍需依靠打坐来修炼。站桩可能会让你感到经络畅通,但从丹道角度来看,这只是为后期的内观和气的循环奠定基础。目前,很多人误以为站桩可以完全打通大小周天,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从道家的视角来看,站桩的过程首先是打下基础,培养自身,然后进行调理和采集养分,最终获得所需的能量。接着,便可以进行更深层的修炼,如精炼气、气化神,以及神归于虚,最终达到与道合一。站桩的本质就如同打基础修身,旨在修补不足,保持精气充足,这就是它的主要功能。


  他的一个作用是通过合理的姿势引导你放松,使精神相对安静。但最重要的是姿势引导,通过调整姿势来促使气血恢复到正常和健康的状态,而不是追求一些超常的状态。至少要先恢复到健康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激发出一些气的反应和病灶出现,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桩功有许多细节问题,如果掌握不好这些细节,桩功就无法产生效果。社会上大多数人了解的桩功,实际上与功法中的桩功存在一定的区别。


  另外,动与静是需要结合的。如果只练习静功而不练习动功,气血就无法畅通。仅仅站在那儿效果并不理想。整个修炼过程应是动静结合,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动态到静态,再从静态返回动态,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我们的桩功其实是龙虎玄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龙虎玄功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撑筋拔骨,第二部分是桩功,第三部分是行桩和活桩,第四部分是导引和按摩。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收起

取消
  • 首頁
  • 游学
  • 咨询
  • 道场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