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理疗病:五种性格的相生相克规律

20.png

五种性格的演化规律

微信图片_20250412192341.jpg

有个朋友,是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他高高瘦瘦的,很帅气,也很有主见,从小自立,是典型的木性人。


他跟我是无话不谈,也非常乐意我把他的事情写成文章。我想我可以以他的性格为例子,说明人的性格演化的规律。


他对我说:“我两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病得厉害,父母背着我去很远的一个村子里找一位远近闻名的儿科老医生治疗。在路上,我看到一个比我还小的小孩坐在门口吃一个大大的桃子,小手握不住,桃子掉在地上了,我居然挣扎着从父亲背上下来,去帮那小孩把桃子捡起来。”


我说:“对啊,这是慈悲的表现,是典型的阳木性格。儿童的天性都是属阳的,你是木性人,你小时候有很鲜明的阳木性格。所以我猜你当时的病不至于太危险,能够很快治愈,因为你心里有阳光。”


但是,他说“可稍稍长大后,这种心态就没有了,我变得非常倔强,后来书读得越多越傲慢,愤世嫉俗,目中无人。尤其是上了大学后,更觉得自己了不起,看谁谁不是。”


我答道:“倔强、傲慢、不服人,这就是典型的阴木性格了。随着你年龄的增长,在世俗中熏染了很多不良的东西,天性中的阳木被遮蔽起来了,变成了阴木性格。五行性格中的每一种都非常容易由阳转阴。”


“不光这个,我还有很多别的缺点……”


“我来帮你说吧。”我打断了他的话,“因为你有阴木性格,傲慢、倔强、唯我独尊,所以喜欢跟人争论,有很强的占有欲,对不对?木生火,阴木生阴火,这是阴火性格,阴火性格的特点就是争贪。”


“太对了!我不服人就会跟人争理,直到现在,我写的论文都是驳论性的,管你再大的学界元老、大学者,都不放在眼里,老觉得他们的理论都是陈腐的、幼稚的,我都要争一争。贪欲也很大,觉得我应该享受到最好的物质财富,别人都不配!而实际上,我很穷。更荒唐的是,有段时间每遇到美丽、优秀的女生的时候就觉得:这么好的女孩要是不嫁给我,太可惜啦。阴木生出的阴火竟然强烈到这个地步!”


“那我脾胃不好,吃多少都不长肉,是怎么回事呢?”他问。


我说:“怨气伤脾胃,这是由怨气产生的。木克土,阴木会克阳土,产生阴土性格,阴土性格怨气大。


“是啊,我读中学以后就开始怨父母,怨他们管我,越到后来这怨气越来越重。对别人更是如此,总是怨张三这不对,怨李四那不对,在多好的学校都会怨学校不好。”


一不小心,阳木性格被蒙蔽,生出阴木,阴火,阴土,各种不好的性格全来了,人就是这样,变坏容易变好难!


童年时代,我们的性格中阳性站多数,那时候我们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真诚,那样的勤奋,那样的快乐,至今回忆起来仍会心生欢喜,我们为什么回不到童年,就是因为我们的天性被蒙蔽,后天的习性和禀性带给了我们无穷的烦恼!



【附:五行性简单概要如下】


1、人的苦都在性子中呢!不服人是阴木,好争理是阴火,好怨人是阴土,好分辩是阴金,好烦人是阴水。 


2、阴木性人,抗上,不服人,好生怒气,怒气伤肝,得肝经病。

     阴火性人,急躁,争理,喜虚荣,好面子、好恨人,恨人伤心。

     阴土性人,蠢笨蛮横,疑心重,好怨人,怨人伤脾。

     阴金性人,残忍嫉妒,虚伪好辩,好恼人,恼人伤肺。

     阴水性人,愚鲁迟钝,多忧多虑,好烦人,烦人伤肾。


3、天赋的性叫天性,天性是不偏不倚的;人赋的性叫禀性,禀性是有薄有厚的;后天的性叫习性,习性是有善有恶的。


天性不清不能明,禀性不化不能灵,恶习不除不能立。


禀性中偏于木的说话撞人,偏于火的说话燎人,偏于土的说话压人,偏于金的说话刮人,偏于水的说话淹人,人能化除禀性,自然天性用事了。 


4、常人的性子都有所偏,偏于火的争理,偏于土的欺人,偏于金的伤人,偏于水的淹人,偏于木的不服人。要能化除这一偏之性,自然得道。 


5、‘知止而后有定’是阳木,‘定而后能静’是阳火,‘静而后能安’是阳土,‘安而后能虑’是阳金,‘虑而后能得’是阳水。


《大学》头一章,把做人的道说透啦!《中庸》的头一章,把天道说透啦! 


6、以下都是阳性的

真木佛的根,木性仁慈,爱人爱物,真(阳)木性人有主意、能忍辱,能立万物。


真火神的根,火主明理,知时达务,能化万物,不为万物所拘。


真土是道的根,信因果,能容能化,能生万物。别人坏是别人的因果,你不要怨他,也不要替他著急。


真金是仙的根,能找人好处,找好处生响亮金,和人聚万缘,有义气,有果断力,遇事迎刃而解,能创万物。


真水是圣的根,能认不是,认不是生智慧水。性柔和,能养万物。


7、现今的天时,人人性里都有火。火性人主贪、好争理,所以才争贪不已、战乱不息。不争不贪是真阳火,真阳火才能达天时。(达天时:对客观现实、变化规律认识的清楚,随缘妙用,顺其自然)


人的天性如果不被蒙蔽,那么经过世事的历练,人会生出更多的智慧,生出更多的美德。男人的阳五行性格是顺生的,也就是按照五行相生而生,阳木生阳火,阳火生阳土,阳土生阳金,阳金生阳水,阳水生阳木。


比如一个木性人,他的阳木性格,正直,有良心,端正,能立,会生出阳火,即谦和,明理,举止大方,有礼,再生出阳土、阳金、阳水。这叫五行圆转,相得益彰。


女子的阳五行则是逆生的阳木性的女子应该生出阳水,阳水生阳金,阳金生阳土,阳土生阳火,阳火生阳木。


但如果该女子是寡妇,那应该跟男子一样,五行要顺生。这些东西比较复杂,我们在后面有具体例证吧。


但人由于习性从中作梗,往往走不完这五步,能走完这五步的,就是圣人了,能走完两三步的,都是贤人,一般的人能守住他所在的那一行的阳位,就很不错了,比如木性人守住阳木,仁爱为本;土性人能守住阳土,诚信为本;就非常不错了。


人道是“好难”,做一个好人确实难,阳五行的相生,真是举步维艰啊!


阳五行性格只有按照这个规律才能相生,而且男女有别,千万不能生反了,反了就叫“犯逆”,犯逆就生出阴五行了。


比如先生本人,也是木性人,但他说他年轻的时候,阳木本应生出阳火来,谁知犯逆了,走到水位上去了,结果只能是生出阴水,所以,他虽然自己有仁爱自信,但对于别人的不忠不孝,心中不满,以致常常“生愚气”。


“生愚气”就是阴水的表现,所以他得了好几年的痨疮,等他明白这个道理后,痨疮马上就好了。 后悔是排出身心大毒的唯一良药。


经常有人问我:“我按你的方法做了,认了别人的好处,承认了自己的不对,可为什么病还不见好呢?


莫非你劝病的'心药’不灵?”


我说:“你可能还缺一味药,那就是后悔。”


天下没有后悔药,但后悔本身就是一味药。


当病人知道自己得病是因为以前真的是做错了,伤害了很多人,对不起很多人的时候,他会后悔,非常后悔!


对自己的恶行后悔,心里产生的就全是善念,注意力也转移了,这些心念会引起强烈生理反应,要么痛哭,要么大汗淋漓,要么呕吐不止。如果没有任何生理反应,则意味着病人只是从理论上接受了劝病者的话,还没有真正听进心里去。


毒瘾,在一般人看来是很难戒除的,现在很多人进了戒毒所还戒不掉呢。


但先生却能把人家的毒瘾劝掉。有个本家,抽大烟抽得倾家荡产,烟瘾来了痛苦万状,不得已,向先生求治。


先生对他说:“你是我们老王家的人,却染上这种毛病,祖宗传下的家业都被你败掉了,妻儿老小跟着你受苦,你对得起谁啊?你得赶紧认错,不仅要向自己家里人认错,还要向所有亲戚、本家磕头认错。”


这人于是真的照着做,远近凡是姓王的人家,他都去挨家挨户磕头认罪,说对不起老王家祖宗,求他们原谅,至诚恳切,痛哭流涕,大汗淋漓。恰好那一带姓王的人家非常多,病人在悲痛和后悔的心情中忙活了半个月,才把这个磕头悔罪的任务完成。这时,他猛地发现,烟瘾早忘了!大烟留在身体里的毒素,完全通过汗、鼻涕和眼泪排掉了。


当一个人极度后悔的时候,他会呕吐。


为什么?后悔,意味着心忽然改变以前的运行方向,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心气陡然逆行,胃气也就跟着逆行,于是胃气上逆,吐了。


呕吐跟后悔又是相辅相成的,我老家的方言把小孩“吐奶”叫“悔奶”,意思是把奶喝下去后,脾胃不接受,后悔了,又吐出来了。


呕吐就有后悔的意思,人在后悔吃了某些东西的时候就会呕吐,在后悔做了什么别的事情的时候,也会呕吐。


而且,一个人一旦知道自己错了,后悔了,他心里会生起强烈的善念,善念属阳,激发身上的阳气,阳气迅速鼓动,能把以前积累和潜伏在身体各部分的毒素逼出来。


往哪儿逼呢?往胃里逼。为什么?脾胃属土,万物归土啊


在伤寒六经病的传变中,病邪只要传到足阳明胃经,便不再传了,往往能一泻而愈,这也是因为阳明属土。


有的医家甚至以药物把病邪引到阳明,然后以泻下的方式驱走。劝病也能把病邪逼到胃里,然后通过呕吐排出体外。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于是,病人越吐越悔,越悔越吐,搜肠刮肚,酣畅淋漓。


以致吐出的东西谁都没见过,有吐黑血的,有吐肉丝子的,有吐米粥状粘液的,有吐黄水的。


据病人反应,吐出来的东西味道都不一样。肝系统病吐酸的,心系统病吐苦的,脾系统病吐甜的,肺系统病吐辣的,肾系统病吐咸的。


恰好跟五味相对应呢!那些全是郁积在腹内的病啊,郁积了多年,一遇强烈善念,摧枯拉朽全化了,吐出来病就好了。


善念产生的正气、病愈后浑身轻松的病人产生的轻松喜悦之情,又会及时修复人体。


当然,这里讲的后悔不是那种表面的后悔,后悔完了依旧故我,想咋地咋地,出了问题大不了再后悔一次,抱着这种态度可不行。


这就好比某人吃一碗面,忽然发现碗里有一只死老鼠,都腐烂了,这时他会马上呕吐,这是他后悔吃了这些面的心理反应。


吐完了,你想想,这碗面他还敢不敢接着吃?


肯定不敢!他难道还打算再吃,吃了再吐?


当我们真正后悔的时候,会觉得以前做错的那些事太恶心了,就跟吃了死老鼠一个样儿,于是痛心疾首,下决心以后无论如何不能如此了,不抱任何侥幸心理,这样才有效。这种后悔一般叫“忏悔”。


忏悔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佛教、道教、基督教都非常重视忏悔,认为不管做了什么恶,一悔便消。


就像吃了什么有毒的东西,一呕吐就吐没了。劝病最后都在让人忏悔,所谓“心里一翻个儿”,病就回头了。


推薦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微信图片_20230523202222.jpg

0003.jpg




收起

取消
  • 首頁
  • 拜师学艺
  • 寻隐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