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行两大要素 道家修行入门口诀
道家修行两大要素:清心寡欲,积功累德。
道家认为“一切唯心造,心生则欲生,心静则欲灭”。强调“人心多涣散,一念皆纯真”。也就是说人既是道德的化身,也是一切罪过的制造者。所以人们常常形象地形容天堂和地狱的分水岭就在“善”、“恶”一念之间。一念天壤之别,动机万象攸分。故正人必先正行,正行重在正心,正心要在养性。
道家《阴符经》认为“天道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为人也”。阐述了天道即人道、人心化有无的思想,并进一步强调人道的核心就是要遵照天道自然之法度,做到起心动念、行为举止符合、顺从事物的本性与规律,不可虚动和妄为。
老子《道德经》亦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都是要求人应效法天地之德性,遵守事物之内在法则,摒弃妄念,清心寡欲,顺应自然,宠辱不惊。
一、清心寡欲
清心寡欲,熄灭贪嗔痴,但这贪嗔痴在身体中,是有物质部分的。也就是说本身的物质没有转化,贪嗔痴都在。怎么转,古代道家讲,人身体内有三尸九虫。三尸虫中上尸虫在上焦,脑部,让人贪宝贝,口臭,发落,有些人爱好古董、古玩、字画,或现在人爱车爱手表金银等。但是你觉得宝的东西,都是上尸虫在作怪。
其实东西宝不宝,就是一种坚固的妄想。许多人精神上追求字画,书法,这些都一样,一念贪求,就是中了上尸虫的圈套。所以黄金白玉非为贵,要有这个觉悟。这类毛病一般知识分子容易犯病,比如贪求书,贪求字画书法,这些看起来很高雅的东西。
修道的人为什么能洒脱,背起一个包就能走天涯,因为不贪求的缘故。所以有的人不洒脱,总是被困住,这跟上尸虫多有关。人业障重时,出门都是大包小包,家里也是一大堆物质,衣服,然后储存着。这就是上尸虫多的原因。这些上尸虫专门吃人的精气神。现在城市人为什么活得那么累,因为上尸虫在增多,使人拼命地去抓取,然后上尸虫就把人的元精气神吃得精光。浊气就很重了。
很多人学道也进去一个悖论,就是越积极,结果私人欲望也越强大。这就是没有实际的从熄灭贪嗔痴下手,我们讲发心度众生是对的。但没有熄灭贪嗔痴,福报越大,苦恼就越多。而且会误导学道的人,也徒增他们的贪嗔痴。现在环境的破坏,向大自然拼命索取,都跟我们过多的欲望相关。所以目前应该在减少欲望上去努力,人心清净,就自然得安宁。这才是功德。
二、积功累德
道家讲阴德,不讲功德。因为现在功德二字被误解严重,导致很多人被误导把盲目浪费当作功德。比如点灯点千万个,以为是功德。或者一方面在索取百姓的血汗,破坏环境,然后用获取的钱拿来布施、行善、随喜建庙,以为是功德等等。道家讲阴德,阴德是主要以度人为主,教化他人人心向善,莫欺百姓。相对于度鬼,度畜生,人能度人阴德最大。救人一命,度坏人为善人,善人再去度人,如此循环,才是好事。
道家讲累劫修布施,修仙也要三千阴功。这些阴德是不损害众生,同时能善导众生,这才有福报。所以修道之心,先要正心诚意,不管是布施,还是其它功德善事,都要心正。以辛苦而来的一百元来布施、随喜建庙、行善,功德大过一切。辛苦而来的一百元看是小,但没有恼怒损害到他人,乃至动物,乃至破坏山河大地,所以功德大。
若一万元是杀生、违法途径而来,乃至侵犯百姓利益而来,则没有阴德也,阴德存于心。阴德也是来自度化老百姓,让人民心淳朴,断恶修善,这才有阴德。切莫误会阴德之意。所以林则徐说:妄取钱财,布施无益。意思是既然有布施之心,又何苦去妄取钱财呢。宁愿少布施,也不要妄取。那才是阴德。
吕洞宾祖师要成仙之前,钟离权祖师来考验他,教他点石成金之术。吕洞宾问,成了金后,能不能再变回石头。钟离老祖说,五百年后就变成石头,吕洞宾说,那我岂不是害了五百年后的人。因此吕洞宾不学此术,钟离老祖说,你存此心,就积累阴德。可见真心来行小善,是积累大阴德。心要念念存百姓,若自私一己之利,要成道成仙又怎有可能?
人行善,自有天神护持,行恶,自能被地狱感应。阴德之事,劝人行善积德,善行中,道家都讲得非常详细,好比劝善经典《太上感应篇》,更适合中国人重新建立正确的阴德观念。
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难之。人有私心一动,欲念就生,欲一生,容易侵犯到他人。好比人要贵难得之货,很容易误导别人,乃至以损害他人利益来饱己之欲。阴德中,包括放生也是阴德一件。但若强取百姓钱财,想通过放生来消灾,也是无有是处也。应当内存清净心,应该广修清净,存善念,爱护山水,劝人行善,这才是大阴德。
学之道
添加老师微信 成就美好生活
https://www.jiaoyujing.cn/
推薦
-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